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长夜笛最新章节!
长夜笛第七十二章母子对话元无极看着脸上恼怒却不动声色的崔韶华。
殿中只剩下娘俩,连晴竹都找理由躲了出去,可见崔韶华生了多大的气。
晴竹走得时候借着点檀香的功夫,悄悄给元无极撇了撇嘴,示意元无极赶紧认错,元无极点点头,朝晴竹笑了笑,自己找了个蒲团,靠着母亲坐下。
“嬢嬢。”
元无极抱着崔韶华的手腕。
崔韶华气恼地甩了一下,没甩开,元无极却耍赖似的将头贴在她的腰间,这个习惯性的动作叫她瞬间心软了下来,只是“哼”了一声,便随了儿子了。
“尉迟纲在新丰镇击败宣德将军罗宝林是真的,只是暗卫来报:尉迟纲击败罗宝林后,夏侯文远夜里也到新丰镇面见尉迟纲,两人谈了一炷香的功夫,之后,尉迟纲就驻军新丰镇,不再向长安进发。”
“同时,泾川甘氏、弘农杨氏、陇右李氏等几个世家借着勤王的名义在当地组建府兵,但长安被围已经五日了,却不见一只勤王的军队到达长安城,陇右还说得过去,泾川、弘农近在咫尺,五日不到,母亲不觉得疑惑吗?”
崔韶华瞪大眼睛。“李氏、尉迟氏可是咱家的亲戚啊。”
“晋王还是我的二叔,利益面前,亲情是可以当做筹码的。”
“西征大军也传来讯息:舅父刚刚大破突厥,收复了敦煌,但辽国、吐蕃、吐谷浑三只大军环视敦煌城,趁着突厥军败,我军立足未稳,等待时机。因此,西征大军不可擅动,舅父只带了五千轻骑回援长安。”
“所以我说晋王的胜算三成不到,实则我们的胜算也不大。”
“怕的是有人乘乱打劫,我和晋王两败俱伤。这个时代,皇室更迭,只在一念之间啊。”
“母亲还记得武朝的皇族何在?”
元善秀萧关起兵,崔铧开城投诚,这才有了魏国。
一月之后,崔铧奉元善秀指令,将武朝皇室及忠于武朝的大臣二百三十人统统坑杀在咸阳原上。
祖上干的事情,崔韶华怎会不知道这段历史,不由打了一个冷战。
“醉仙楼后面的牡丹苑,开创之人乃是前晋皇后慕容婉,十年前的两位头牌姑娘,实则是晋朝两位公主。”
“母亲大概也知道吧?”
“这个乱世啊,自从大晋八王之乱,起起落落,天下豪杰风起,你方唱罢我登场,王朝更替,如同儿戏,世家大族都是经历了数百年战乱留存下来的千年狐狸,狡兔三窟,自然要以家族的利益取舍,这都是无可厚非。”
“所以这哪里是皇位,分明是祭坛的献礼啊,一招不慎,如临深渊。”
崔韶华沉默了一会,终于流着泪抱着元无极哭泣着说:“我的儿啊。”
“真的儿子继位,也会因为年幼无法亲政,母后自然代理朝政,父皇十年不理朝政了,朝中官员大都是晋王的爪牙,皇叔谋反,肯定要治罪,治罪之后呢?如今大魏,除了皇叔,元氏还有何人依靠?”
“若大臣看到你我母子无法治理朝政,难免不生出异心,即使有忠心为国的臣子,也怕是会改变心态。”
“因此,我不当这个皇上,是为元氏皇族考虑,这也是父皇晏驾之前的想法吧。”
元无极缓缓站起身,跪倒在母亲身前,“只是孩儿没有提前告诉母亲,还请母亲责罚。”
崔韶华听儿子这样讲,才算是了解了儿子的想法,但仔细想来,这确实是大魏面临的难题。
是呀,皇室力单,再要兄弟阋墙,难免没有人动歪心思。
“儿子退守蜀地,一则背靠大魏,只要大魏强盛,就没有人动儿子的心思;二来蜀地易守难攻,我又让晋王同意,带走忠于我们的臣民百姓,这样就可以有了真真忠于我们的力量,儿子在蜀地徐徐图谋,以后再返回长安,也不是不可能。”
“再说爹爹梓宫还停在奉天殿,不能入陵寝,若后人提起,肯定要诉说儿臣的不孝,还请母后三思。”
崔韶华见儿子想的周到,一时也没法辩驳,只是埋怨:“你这个爹呀,都是炼丹害的,连累我儿要遭受这般磨难。”
“儿子倒是不怕吃苦,只是想到要和母亲分开三年,这才是儿子唯有的遗憾。”
崔韶华将儿子拉起来,拥在怀中:“只要我儿平平安安的,为娘也就放心了。”
“再说你爹爹刚才晏驾,我还要在长安为他守灵呢,我儿真要去蜀地,一定要保重身子。”
次日,太子及铁衣卫退守东宫,晋王入奉天殿吊唁先帝,在先帝灵前继承皇帝位,改年号为“显庆”,封元无极为蜀王,先皇后崔韶华为皇太后,搬到崇宁宫。
赵博南、袁鉴修及东宫属吏,皆愿随蜀王入蜀,新帝以赵博南为蜀王相、袁鉴修为蜀王长史,连同愿意去蜀地的文武官员及家属随从,护送蜀王入蜀。
忙完先帝葬礼,即可动身。
二十日后,崔牧云带着五千轻骑从酒泉返回,元无极去西门迎接,崔牧云已在路上知道了长安的变故,看着外甥,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两人在驿馆屏退侍从,畅谈了一个下午,崔牧云没有进长安,第二日颜若兮带着嘉兴伯府众人,来到城外驿馆,连同召集来的愿随蜀王前往蜀地的官员、家属共计两万余人,徐徐向陈仓而去。
当日下午,新皇后崔元华带领人马前往荣盛坊,没想到铁十八已经早就准备好了账目典册,在荣盛坊恭候多时,按照崔牧云交代,将秦岭以北的荣盛坊全部交出,交割完账册,荣盛坊旧人在铁十三的护送下,也往陈仓而去,准备和崔牧云的大队汇合后,由陈仓道转向汉中,在那里等待元无极,然后入蜀。
皇帝安葬后,元无极在铁衣卫的护送下,退往沣峪口皇庄,先在那里等待最后愿意跟随蜀王入蜀的官员,从子午道入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