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苦难

潮水带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潮水带星文集最新章节!

    清人赵翼有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诚如此言。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不仅阐明了自己发奋写史的动机,也道出了古往今来那些“不平则鸣”的经典范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在郁郁忧愤中,司马迁忽然从古人身上看到光明所在,找到了生存的勇气和活着的动力,最终忍辱负重地完成了那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恢宏巨制史记,将人生耻辱化为史学上的一大辉煌。

    逆境是人生必经的遭遇之一,其间伴随着暂不得解脱的苦痛与辛酸,迷惘与困惑,人人不能免却。再进一步,一个人身处绝境之中,要么直挺挺倒下,要么绝处逢生。从古至今,倒下的人不计其数,无可考证。而经历过后者洗练的人生,境界相对地变得更开阔,更深沉博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的灵魂往往能蕴蓄出深沉动人的精神力量,令人鼓舞振奋。阅尽人间沧桑尝尽人生苦辛后,他们用一根根椽笔道出了生命的本质和内核——受苦与超脱。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自然比常人看得真,看得切。

    挣脱苦难的枷锁,走出心灵的困境,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精神之路。那些伟大的作品无不告诉我们——不要被生活打倒。读王勃,读到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昂扬豁达;读苏东坡,读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洒脱;读海明威,读到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豪气硬朗

    近来读史铁生的文字,又一次被他的文字深深折服。最早接触史铁生的文字是在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我与地坛一文,还记得其中的一个经典语段:“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把死当成节日,对待死亡大可“不必急于求成”这话说得多好。对于那些遇到点挫折磨难就想着寻死觅活的人来说,真真犹如当头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心理承受底线究竟在哪里?面对命运加诸我们身上的种种不公,如何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思索良策,让生活回到正常的轨道上,继续健康运行?人活在世界上,一颗心到底可以承受多少的悲欢离合?

    在病隙碎笔中,他真诚地写道:“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在坐了几十年的轮椅后,他深刻地体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灾难可以随时降临,毁灭你所拥有的一切,而人不能准确把握。尽管如此,与其整日活在惊惶之中,不如享受当下的每一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一个人要想幸福其实很简单,那便是知足常乐。

    在我的梦想中,他反问道:“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肉体的残疾眼睛可以看到可以加以治疗,灵魂的残疾却无法直观,然而却是更致命的。细想,或多或少的,我们每个人在灵魂上都存在着残疾,或者说缺陷。于是,我们会难过,痛苦,会失望,悲观。在他看来,这个世界的本质很有可能就是残疾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有一个不能跨越的“局限”那么,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自身的局限,也就很难把握幸福,理解幸福。

    史铁生以文学之笔探讨人之生死问题,少了哲学的枯燥和玄奥。脱去形式上的华丽,这些文字是本真的,纯粹的,阅读时直抵灵魂深处,继而引起强烈的心灵震颤。读他的充满哲思的文字,你会感到:文字的厚重不在于字面上的华丽张扬,而在于平静叙述中的特有的情感张力,一种能让人无语,深陷,乃至沉沦的力量。读余华的文字也能感受到这种力量。阅读者一旦进入那种特有的语境之中,便觉得身心为之开阔,有一种无声的力量慢慢积聚心中。这就是所谓的性灵陶冶吧。

    20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