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神断_分卷阅读_376

桃之夭夭夭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农门神断最新章节!

    第一个可能,表明清歌没将此事告知曲氏,第二个可能,清歌告诉了曲氏实情。两个可能性的区别,在于这对失散多年的姐妹感情的深厚程度。

    “我倾向于第二个。”穆清彦说道:“按常理来说,这对姐妹感情不深,甚至因着沈右昀,还有间隙,但是,清歌对于曲氏很看重。她暗中违背了之前的三人协定,依旧跟沈右昀在一起,但在发现吴雨桐伤了曲氏、沈占杰相对冲哥儿下手之后,她为了维护曲氏利益,下手杀人,十分果决。”

    沈家几房,大房掌家,二房管技术,三房管外销,四房是混吃混喝。每一房都有小算盘,就属三房实力能与大房抗衡,若没了三房,大房掌家更是稳当。

    闻寂雪道:“看她动手的利落干脆,绝非第一回杀人。”

    倒也不算太难猜。清歌自小生活的环境复杂险恶,可能为自保,亦或者利益,害死过人命。而清歌这个人,看着娇柔温婉,实则骨子里跟曲氏很像,又因为环境熏陶,更狠辣一些。

    穆清彦想到清歌身上对曲氏古怪的执着,蓦地疑问:“你说,若那孩子是清歌生的,她真的死了吗?”

    闻寂雪挑眉:“若她没死,舍得将儿子送走?”

    “送给别人她或许不愿意,但送给曲氏……”他觉得真有可能,眸光一闪,笑道:“你说,若她真活着,会在哪儿?会不会还是跟着沈右昀在一起?”

    “沈右昀肯带她?”谁不知沈右昀是个风流秉性,各处游历,山水风俗占一部分,另一部分便是美人。若有清歌时时刻刻跟着,岂不是碍眼碍事?

    穆清彦点头:“这倒也是。”

    闻寂雪给他出主意:“其实不必想那么多,你之前不是诈过曲氏?那就再诈她一次。直接问她关于清歌的事!沈右昀当初在城外别院居住多时,清歌跟他在一起,再藏的严密,总会有人瞧见,便是没有,也可以说有。”

    穆清彦笑道:“那我大哥问我人证在哪儿,我怎么说?”

    “人证?沈占杰不就是!他当初不是亲眼在花园看到了清歌么,就对曲氏说,若她不肯配合,我们就去问沈占杰。”

    穆清彦愣了一会儿,终于反应过来:“这个威胁倒是够狠。”

    本来当初花园一幕就惹得沈占杰狐疑,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四处打探发现了密室。若再问沈占杰是否见过一个和曲氏相似的女子,沈占杰肯定想到当初那一幕,立刻反应过来那晚的不是曲氏,从而引发一系列后续。对曲氏来说,最怕清歌身份戳穿,因为这不仅影响她,还会影响到她的两个儿子,尤其是清歌留下的儿子。

    她既然肯养这孩子,必然是对妹妹有感情,加上已经养了五年,绝不可能让清歌的出生威胁到孩子的将来。

    第202章

    穆林在求助的时候就表了态度,一切都挺穆清彦的,对于他提出的方案自然毫无异议。

    见曲氏很顺利。

    穆清彦为主,开门见山:“大太太,这次我们过来,主要是问大太太一点私事。鉴于和案情至关重要,还望大太太不吝相告。”

    “穆公子言重,请说。”曲氏的确很聪明,尽管不知他们又得了什么消息,却知道他们近今天一直在老宅探查。她可没小看这位声名鹊起的少年,对方既然再次登门,必然是有所发现。

    “据我们所知,大太太并非曲家亲生女儿,而是收养的。”

    “……是。”曲氏承认了。毕竟这一点只要用心去查,很容易查到。她对身世暴露,早有准备。再者说,这也不是当初了,尽管会受些流言,然而她在沈家已根基稳固,这点小事并不能动摇她的地位。

    “我们也查到大太太当年是被人从一条大船上留下来的。尽管不知大太太幼年遭受了何等家变,可当初在船上的不止你一人,还有你同胞而生的亲妹妹,她却是没有你的这样的好运气,被大船送去了京城……”穆清彦这番话很委婉,隐藏了一些不好的字眼,但只要听了,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别说了!”曲氏冲口截断他的话,微微平息了情绪,对身旁心腹丫鬟道:“雨秋,你去外面守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雨秋领命出去,心知曲氏要防备的是其他几位太太。

    这时曲氏强撑的精神一松,露出几分柔弱和疲惫,苦笑道:“这样久远的事,没想到你们居然查出来了。”

    心内却不由得揣测,不知这些人究竟查出了多少。

    曲氏这话看似承认,看似示弱,可实际上依旧严守口风,并在试探。她不肯轻易说出什么,除非穆清彦已然知晓,她便顺势承认。

    若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些的,这会儿只怕一个失口就交代了。

    穆清彦却不愿跟她兜圈子,也不在意她的小心思,而是直接问她:“大太太可知清歌下落?”

    当“清歌”二字吐出来,曲氏面上神色终于绷不住。

    曲氏用帕子遮了眼,忍不住轻声啜泣:“她已经死了。”

    曲氏见他们连清歌都知道了,不再抱有侥幸。

    穆清彦皱眉,对此倒也算不得意外,但还是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曲氏稳了稳情绪,道:“六年前的事,她已经死了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