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重生在顺治末年最新章节!
还是军队的问题,此次索额图的谋反让康熙至今还心有余悸。“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千古至理。康熙虽然没有明着说出过类似的话,但是这道理是一直扎根在他心中的。
虽然这次跟着叛乱的军队除了几个领头之人外,绝大多数的兵士都是不知道他们所要执行的任务具体是什么,对付的人是哪个,他们只管听上峰的命令行事,并没有资格过问其中的原因。可也正因为如此,才暴露出军队中的一些弊端。
在康熙看来,几个军队的首领撺掇在一起就敢公然谋反,这要是全国带兵的武将都联合起来,他岂不是要让出皇位了。这种可怕的后果只要想想就令康熙不寒而栗。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假设,只要利益,派系,立场,政见等等这些因素不能达成统一,朝臣们就永远都不可能取得一致,而这种假设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危险要掐灭在萌芽当中,这是康熙维护皇权的宗旨,既然问题暴露出来了,康熙绝不会放任自流。
于是康熙借着处理此次叛乱的余温,先是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减兵增饷,汰弱留强,严杜顶替之弊的政策,并对剩下来的所有士兵重新登记造册。那些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兵痞自然也就夹杂在其中被剔除了出去。而精简下来的老弱,朝廷会根据他们这些年的军功和籍贯发放一定量的银两和土地,放他们回家务农。
此旨意一下,军队立刻沸腾了。在古代军人的地位是很低的,虽然清朝比明朝有所提高,但那是针对于八旗,尤其是满八旗来讲,至于由汉军组成的绿营变化并不太大。能够得到些钱财、土地回家务农,那些在军队中郁郁不得志的普通兵士当然是极为愿意的。而留下来的人饷银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是皆大欢喜。只是苦坏了一群吃空响的军官,这一下子他们的收入将急剧减少。
可是康熙出手的太是时机了。借口找的也好,谁也不想和谋反挂上边不是,他们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
之后,康熙又来了一个更大的动作,他带领吏部和兵部的人,亲自参与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首先在军种的分类上,康熙开创历史之先河,把现有的军队分为陆军,海军和火器军三大类。三军可以协作,但互不统属。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把火枪营和炮营单独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军种——火器军。而没有按照常规那样把它划分到陆军的范围内。并且火器军归他本人直接领导。这里就可以看出。康熙对待火器的态度,是既要重用,又要防范,更要牢牢的掌控在他自己手中。
康熙亲自领导。就等于是御用部队,待遇和地位自然和其他军队不能同日而语。原来没多少人愿意进的火器军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可喜坏了新成立的火器军的士兵们,也羡慕坏了其他兵种的军队。现在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一改往日的态度,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火器军。可现在火器军可不是那么好进的了,谁想进都得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不合格的就是门路再硬也别想进去。谁让这是皇帝亲领的,人家牛着呢!
当然以这三大类为基础。康熙又再次进行了细分和简化,取消了一些不必要或已经不适用目前战争形势的兵种,又增加了例如工兵等实用的兵种。
另外康熙又进一步明确了海军的主要任务——独立或协同陆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保护过往商船的安全和利益。中国被西方社会称为“陆上民族”而中国也确实是自古以来就不重视海上的利益。而此次,“领海主权”这一概念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了大清的法典当中,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康熙破天荒的提出了对商人的保护政策。这是让所有人对极为吃惊和不解的。
而大清皇家海军也被康熙按照地域拆分为: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
其次,康熙明确了军队的职能和职权范围。
从大清国建立至今,除了细微处有一些不大的变动之外,朝廷一直是沿用着明朝的制度和法规。例如《大清律例》,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其实内容还是原来的《大明律例》,甚至一个字都没有更改过。其他方面亦如是,就连满人独有的八旗制度在很多地方也是参照了明朝的军制。如今这种情况在康熙这里得到了改变。为了更好的平衡和控制军队,康熙把兵部细划成了三个大的职权部门——总参谋部、总训练部、总后勤部。主要职能是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大清律例的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这样的制度已经很接近于现代军队制度了。
总训练部主要负责训练军队,不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作战、以及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
总参谋部,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最高统帅和兵部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报,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指挥并协调各军种、各军队的作战行动。
总后勤部负责领导与管理军队的各项后勤专业事物,组织与实施军队的后勤保障。军需、军医、军械、运输,军队财务、营房建设等都是其管辖范围。
康熙通过文、武两种比试,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一批高素质的精英士兵、武将和文职人员,按照他们所擅长的区域,将他们充实到这三个部门当中。
另外对数目庞大,但是不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绿营。经过筛选后康熙也做出了调整,他们现在负责在城市或特定地区实施巡查警戒,处置突发事件,骚乱及暴乱事件。遇有严重灾害时,参加抢险救灾和为一线部队输送兵员等任务。
并且规定所有军队的将领全部三年一轮换。
这期间,康熙多方征求意见,参照了古往今来的军队制度,又向南怀仁等传教士详细询问了西方的军制,另外淑云也很隐晦的,在不经意间提出了一些极为有用的建议,才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三方互相协调,又相对独立,最终的权利控制在了皇帝手中,这样一来就在最大程度上预防了叛乱发生的可能。
为了防止出现“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康熙又组织人手为各个兵种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训练大纲,并规定要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和步骤执行。而且康熙还要求各区域内部每年比拼一次,全国三年大比拼一次。优秀的团体和个人,都会得到提升和奖励。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士兵和武官擢升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军功了。
这么一连串巨大的变动,给朝堂上带来的影响无疑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每一次新制度的出台无可厚非的都会惹来争议,当然这次也不会例外。有赞同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而牵扯到个人利益,几乎所有的武官对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持支持的态度。武官的利益扩大了,在文官看来,他们的利益就必定要受到损害。这些人自然也就不愿意了,而且自宋朝绍兴党禁开始,中国官场上的文官和武将就成了两个敌对的势力,他们互相拆台,互相倾轧,除了开国之初打天下的一段时间,就很少再有合作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的一种悲哀。
当然也就没有哪个文官愿意看到武将做大,文官们气得要死。没想到一个谋反事件居然惹出这么多的事来。而且那是索额图那帮人的错,又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可是老实、听话的很,凭啥有了好处只给那些粗鲁的丘八们啊?
几个年老的翰林为此都气病了。因此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很大,甚至出现了冒死劝谏的把戏。
但是事关军队改革,康熙容不得别人置喙。以他现在的强势和权威,这些人跟本就阻止不了康熙的决定,而且康熙如今已经把舆论宣传运用的炉火纯青,他在第一时间就利用报纸占据了舆论的主导地位。经过了一些必要的妥协,又狠狠的整治了几个带头反对的。这些政策还是被康熙按照他全部的意志颁布了下去,并且在一众武官的努力下,顺利的得到了执行。
可即便如此,康熙还不满足,他又在军队中单独发行了一份报纸,专门用来宣传忠君思想。为了解决大多数士兵不识字的问题,康熙又责令各部队的将领专门组织人手每天给战士们读报纸。
等康熙把所有的工作全部理顺,各部队走上正轨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时间进入到了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月初。
康熙这个不甘寂寞的家伙还没休息上几天呢,又突然决定要巡抚蒙古了。
感谢书友,奶昔的味道投了5张评价票,投了2张更新票
感谢书友,祭爱巫情,觉海慈航,打赏200起点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