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超神大军阀最新章节!
北华城各大学的教授们实在活不下去,不得不去教育部和总统府门前请愿,要求按时发放工资。可是现在的总统徐海昌和教育部长蔡元培都是傀儡,他们手中也没有资金发放工资,最后大家的请愿也不了了之。
没有工资就没米下锅,教授们也无心教学,就在这时西部特区教育部派出了一批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奉黄炎培部长的命令,专程邀请北华城各大院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去西部特区重组学校。
西部特区的名头响亮,黄炎培在国内也有着相当的声望,何况如今特区已经建立了超过三十所大学,教育工作十分兴旺。工作人员们作出保证,薪水一定足额发放,学生们进入特区也全部免学费包食宿,甚至连他们去西部特区的路费全部由特区政府承担。
在这样的盛情邀请下,北华城的各所大学开始了大迁徙。各路军阀正当大战,没人关心这些文人的去留,何况就算他们关心也没用,在势均力敌的时候,没人敢去惹西部特区这个庞然大物。
就这样经过艰苦的跋涉,由西部特区的工作人员保护,这些文人乘马车经过了几个战区,这才最终进入了西部特区境内。到了特区内部,他们这才能坐上火车,前往蜀都重新组建学校。
经过数个月的跋涉,刚刚抵达蜀都的教授学生们急需安顿。好在黄炎培早就与基建部打过了招呼,不但在蜀都平原上修建了大量校区,还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宿舍区。
特区政府对这些人极为重视,赵守宏亲自决定拨出大笔资金,用于安顿这些教授学生及其家属。对于特区比以前高出数倍的工资,以及分配房屋安排食堂的行为,教授和学生们都深为感动,他们很快就安顿了下来。赵守宏就这样付出极小的代价,将北华城的数个著名大学的学者们统统收归麾下,特区也因此又增加近十家大学。
赵守宏在会议上询问的就是这件事情,对此黄炎培自然是详细报告了安顿情况,并建议邀请同来的蔡元培等人加入教育部工作,赵守宏自然全部应允。这些事情都是在会议之后数个月内发生的,而会议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除了迁移大学的问题,另外一个议题就是关于粤东省非常国会决议废除军政府,通过华兰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归国的孙文海作为非常大总统的问题。这件事情涉及军政双方,大家更是畅所欲言。
“我认为国无二日,孙文海担任非常大总统之后,肯定会让北华城政府感受到危机。军力强大的北域军阀可能先发制人,进攻粤东省政府,国内的大战又要开始了。”这是谢明爵的想法。
“上次大战因为是北域军阀内部争斗,他们还不敢威胁我们的产业。可是这一次有国大党那些愣头青,事情就不好办了,我看应该加强特区外产业的保护力度,同时在九江和光海地区加强警戒。”作为工商部长张列五表示了自己的担心。
“我认为可行,至少天风城的成衣厂决不能受损。”杨粲三也表示同意。因为赵守宏的品牌战略,当初与周学熙联合在天风城建立的成衣厂生意红火。工厂生产的鳄鱼牌衣服因为结实耐用,在战后受到了西大陆的广泛认可,加上那里的成衣款式推陈出新,因此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的西大陆百姓生活困苦,如果有一件实用又能穿很久的衣服,绝对能剩下一大笔开销。作为全世界独一份的混纺衣料,耐磨程度无出其右,鳄鱼牌衣服因此海外驰名。这样一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也难怪周学熙辞官之后,就守在了厂里,如果不是西部特区名头太响,估计那些军阀们也早就惦记上了。
“我看没有这个必要,我断定短时间内还不会爆发大战,至少在直奉两系分出胜负之前,北域军阀不会主动出击。就算真的打起来,也会是粤东军先出手,就算打起来,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应对。”蒋方震不慌不忙的说道。赵守宏听得暗暗赞叹,蒋方震不愧华兰战略大家,竟然能够如此精准的预判国内形势。了解后世历史的赵守宏很清楚,后来的历史发展的确是那样的。
“我也赞同蒋总长的想法,大家无需担心。如今西部特区在国内已经是木秀于林,只要我们警惕国外势力的插手,就不会有什么风险。”赵守宏摆手道:“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大家散了吧。”
赵守宏做了最后的总结,大家纷纷离开了会议室。就在所有人都离开房间,赵守宏也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情报总局的局长钱壮飞走了进来:“总领大人,有一件事需要向你通报一下。”
“哦?什么事情?”赵守宏心中一动,从钱壮飞的脸色上看,这件事应该并不简单。
钱壮飞道:“总领大人让我们紧盯着红色罗刹国,最近我们发现布党正在向华兰国内渗透。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几天前第三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到了北华城。他们与国内乌托邦主义小组北方负责人李钊见了面,根据内线的情报,他们建议国内各个乌托邦主义小组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华兰社**。我怀疑这是布宁在华兰国内布线,打算借这个乌托邦主义党派颠覆国家政权。”
钱壮飞分析的非常准确,一下子就抓住了红色罗刹国以输出革命为手段,打开国际局势的想法。自从上次西部特区获取全国外交权,直接否决了红罗国宣言并重申华罗条约内容之后,布宁一箭双雕的计划就破产了。为了能够打开国际局面,红罗国布党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第三国际,向其他国家输出革命,让那些对红罗国虎视眈眈的国家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