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明帝国的光辉荣耀

孤舟书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逍遥中文网 www.xyezw.net,最快更新极品皇叔最新章节!

    计划赶不上变化,人在征途,身不由己。还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开年在大干一场的朱常浩,已经被这份情报文书搞得没有了脾气。

    西北的事情,由于这一次裁撤驿站,让干柴上丢下了火星,看来这个冬季,自己必须要对这北地的省份进行高而告之,以便弹压这糜烂的政事和民生。

    坐在椅子上的孙承宗,也开始以自己毕生所见所闻,再应用自己那双睿智的大脑,综合了一下说道,“王爷,这份情报上所说的粤东地界,特别是广州府一年的收入,那可顶的上大明平常州府的十个的。这些对我们来说,还有些太远,可以暂且放置在一边。令老朽忧虑的是,杨鹤的到来?”

    朱常浩一听,知道这才是孙承宗要说的重中之重,连忙朝他问道,“老大人,难道这杨鹤有什么想法不成?”

    “王爷,这杨鹤此人,不是有什么想法,而是此人,素来有清望,是个正直的官员,只是他也就是一书生,并不知兵啊。不知兵的人,到陕西来做三边总督,(三边是指延绥(榆林)、宁夏、甘肃三边镇,实际上是辖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巡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瞎乱指挥,还有一种就是招抚。

    杨鹤是个精明人,招抚流民肯定需要钱粮物资。

    为了这事,他肯定会向周边征纳钱粮。只是在整个北地五省,王爷,您现在的名声那么大,又是仁义王爷,在加上这两年来,不断地朝京师输送钱粮,到时候,杨鹤绝对会第一个想到你。”

    “不错,老大人说的很对,确实会有这种情况,如果他杨鹤真的要找点钱粮,以安抚灾民,本王就是缩紧裤腰带,也会挤出一点的。”

    “王爷,您说的这,老朽都知道,问题是一个不知兵事的人怎样来安抚灾民呢?

    这还不算,从去年到现在,这五省之地,好多灾民已经变成流寇了,也许迫于生计,他们会朝三边总督低头,要来钱粮。问题是,他们得到钱粮以后,还会乖乖地做农夫吗?

    朝廷会给杨鹤多少钱粮来安抚流寇呢?

    还有,王爷你让孙传庭和卢象升将这些流寇驱赶南下到南粤以南的计划,估计也会泡汤。”

    朱常浩听完,不做声了,因为他已经想到了杨鹤是怎样的人了。

    “一位大明书生,还是个正直的官员,从进士,到御史,现在还是三边总督,官居一品,不贪钱,不好色,那就好名,这样的人,就是那种为了义理名利,忘乎一切的人。这样的人会彻底地为了他心目中的的那个“义、名”和自己死磕?”

    朱常浩因为这个问题,陷入到沉思之中。

    北直隶,登州府,宣慰使司衙门。

    “马上就要到封衙的时间了,就在昨天,京师的冯公公已经带着皇上的圣旨,到衙门里面封自己为宣慰使司的同知了。哎,想不到自己跟随王爷不到一年,现在都已经是同知了,这可是好多人奋斗上一辈子,也不可得的职位啊!”宋献策在后堂的火房暗自感叹道,同时他也意识到王爷能量之巨大,在他内心里面,更加坚定了自己今生今世跟随王爷的决心。

    回到汉中,朱常浩思虑了一会,在没有其他办法对付杨鹤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进了一个误区。

    “你杨鹤不管是三边总督,还是要辖制四省,负责治理流民,这么权势滔天,那身边也要有人辅助你,支持你。

    当你手里无钱、无兵、就是有权,别人也不会咬你,最多就是个纸老虎,看起来威风凌凌,实际上只要本王一把火,就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朱常浩意识到,自己官本位的思想和大明皇上对待宗室藩王的态度,决定了王爷们的圈养和小心翼翼,自己也不例外。

    对于一些掌有当地实权的地方官,藩王们总是低人一等,害怕他们以监督自己的名义,向朝廷参奏自己,到时候,丢了王爵,贬为庶人,估计连谋生都无法做到。

    问题是朱常浩和别的藩王不一样,他手里兵丁已经有六万余人,再加上各地的巡检司,那人数肯定在八万上下。手里的银子,也有四千五百万两,存粮就大米一项,差不多也有四百万斤,也就是二千吨的样子。

    就这大米,就够两万人吃一年。

    手里有兵,有权,有钱,还是就藩当地的王爷,经营地方有方,他一个外放收拾流民流寇烂摊子的书生官,不在后面对自己上眼药,那自己就不予过问。

    如果还指指点点的,那自己只要说一句话,第二天,这杨鹤估计就不知所踪了。只是失踪的这方法,朱常浩已经给定为下策,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做的。

    在朱常浩的心里,其实想的是阳谋,利用杨鹤想做好官的理想,让坚定地实践明白孟子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让他在“义理”和“名声”之间做一个选择,到底是“义”重要,还是“名”重要。

    按照他的选择,再做出不同的对策。

    念头通达了,朱常浩也考虑清楚了,脸色也沉稳了下来,孙承宗这才放心了。

    “王爷,那对于杨鹤这个陕西三边总督,您的想法是?”孙承宗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大人,本王打开天窗说亮话。杨鹤此人,如果真的为民,不为名,那本王一定和他为这北地的百姓谋一片福祉。如果是求名,以老百姓的身躯来染黑自己的乌纱帽,那本王就会让他举步维艰,度日如年。”

    “那老朽就明白了,如果王爷再没有啥事,老朽就告辞了。”

    朱常浩一听,孙承宗要走,立即给他一张文书,上面写着“绝密·辽东攻略”。

    这份辽东攻略,在这个时候交给孙承宗,朱常浩是经过千思百虑的,因为女真族,是从部落文明直接走向君主集权文明的,他们从思想上带着部落文明的那种彪悍,众头人商议的议事规则,现在皇太极已经将这个议事规则给逐渐消弱,那就意味着好多人驶去了权柄。

    没有儒家思想熏陶过的部落文明,更加知道失去权力的可怕和低落。

    因此,这些失去权柄的人,绝对会抗争,那抗争就意味内讧。

    只要有内讧,那皇太极绝对会扛不住的,就是些许扛住了,他再也没有精力发展后金的实力了。

    等待朱常浩到时候准备好了,就会马踏辽东。到时候,大明帝国的光辉荣耀,在北极圈的黑夜里,显示出他摧残的光芒!

    朱常洵虽然对马进忠很傲慢,可是,就怕老婆,特别怕王妃邹氏。

    邹氏这样一说,朱常浩向下耷拉了一下脸皮,对马进忠不屑地说道,“起来吧,陪本王进去。”说着,转身就朝县衙里面走去。

    后面跟着王妃是世子。

    进了县衙的朱常洵三人,对马进忠说道,“准备玉兰花或者刺玫花花瓣沐浴汤,本王和王妃,世子要洗漱一下。”

    “是,王爷,卑职这就去安排,请王爷暂且饮茶。”

    马进忠出了客厅门,直接让师爷准备花瓣水,让王爷他们沐浴。这可一下子难住了师爷,“这暮春时节,是有花草,可是一下子要找玉兰花,这是秋天开放的,现在也没有啊。刺玫花倒是有,可王府里面没有栽种,这会要去采摘刺玫花,也不知道具体地方啊。”

    为了赶时间,师爷私下来做主,直接将后院里面的一树苹果花给采摘下来,用开水烫过,就是花瓣沐浴汤了”

    这边朱常洵正在折腾着栾川县衙,那边的安康巡检司码头上,安康知州王在仁正在看着逐渐西去的伏波水师。

    而就在那些从襄阳王哪里缴获来的旗舰上,朱常浩,孙传庭,刘正,宋献策,俞开义,还有一直从未离开过王爷身边的大管家王怀珍,站在船头,相互交谈起来。

    朱常浩用平易近人的口吻,对俞开义说道,“俞将军,这次我们缴获这这么多的粮食,还有大量的金银财物,最主要的是那些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金石文化典籍,确实是你和孙将军立了大功了,本王的记功薄上已经将二位将军放在首位。

    不过,两位将军回到汉中以后,本王还有大事情要安排,首先,回去后,伏波军就要大量招募水军了,因为接下来,我们还要疏通长江航道,打通湘江,疏浚灵渠,直接通过粤西的漓江,将粤西以南的大米运到关中、甘肃、豫州、晋州等地,赈济灾民啊。在运送大米的同时,还要将豫州,北直隶地区的灾民,用船移民到安南那里去啊,你们的任务不轻松啊。”

    “王爷这么一说,末将在感到责任重大的时候,更多的是激动和振奋啊,因为我们伏波军虽然要疏通水道,护航运粮、移民,但这也壮大了我们伏波军啊,也锻炼了伏波军,父帅说过“士卒见血,才能不畏死”,这是给了我们伏波军见血的机会啊,末将在这里感谢王爷”,俞开义激动地说道。

    接下来就时和孙传庭交谈,大概意思和俞开义如出一辙。

    就在交谈的末尾,朱常浩说,“现在我们的伏波军和青龙军里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啥?”

    王怀珍憋了半天说道,“士卒们多为光棍,没有媳妇,焦躁不安,憋得慌啊。”

    朱常浩听了,哈哈笑道,“我们粮食有了,还怕女人不来吗?”

    (书生微信号:gz21921意思是孤舟爱你就爱你,欢迎和诸位读者共商书是!)